??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县委总揽全局、周密部署,县政府务实推进、认真落实,卓有成效地抓好了“转型发展起步年”工作,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与全市同步,比预期的要好。一是经济总量增速与全市持平。上半年全县GDP增长10.9%,比一季度增速加快0.2个百分点,高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0.4个百分点。二是投资拉动比较有力。完成投资97亿元,增长28.6%,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60.3%,三产投资增长42.6%;29个重点项目24个在建,完成投资18亿元,占上半年计划投资120%。三是工业支撑作用明显。工业总产值增长24%,增加值增长17%,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.4%,有力地支撑了上半年经济增长。四是财税金融运行正常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.2亿元,增长44%,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.1亿元,增长12.3%。全县银行机构存款余额280亿元,比年初增长11%;新增贷款27.7亿元,达到96亿元,增长22.9%;金融业税收4173万元,增长22.9%;不良贷款率下降0.3个百分点;新增铭雨小贷、明恩小贷、西南证券、中华保险4家金融机构,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%以上。五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。山坪塘整治、撤并村通达、教师周转房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、社区便民商圈、乡镇自来水厂、廉租房建设等16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%以上。高考上线率提高4个百分点,达到98%;重本上线率比去年提高0.4个百分点,9名学生被清华、北大录取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完成三峡移民房办证520多户6万平方米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.8%、14.6%,均高于GDP增长速度,高于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。六是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位总体较好。GDP增速排全市第17位,排生态涵养发展区第6位;二产增加值、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零总额、批零销售额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项指标排全市前5位;二产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零总额排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第1位。
??成绩不讲跑不掉,问题不找不得了!在全县经济运行中,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。
??第一,投资增长后劲不足。一是总量少、个头小。新开工项目量少体弱,入库项目目前仅313个,同比要少110个,部分项目进入投资后期,投资余额仅60亿元左右,完成年度目标压力极大。二是结构差、进度慢。从投资结构上看,项目投资增长23.1%,房地产投资增长60.3%,工业投资下降4.8%,基础设施占29%、城市及房地产占45%、工商业仅占26%,这说明房地产是支持今年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。大家去现场考察时,城乡建委的同志也介绍了情况,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向市场投放的新房为10多万平方米,而今年上半年的投放量就有10多万平方米,其主要目的是想增大放量,稳定房价,保障老百姓住有所居。在建项目中,梅峰水库、移民安置房、龙缸基础设施、张飞庙提档升级、北城天骄、伴江香榭没有实现“双过半”目标。三峡移民后续项目开工率仅有60.5%。由于三峡后续项目有很多是涉水项目,最低水位保持时间不超过80天,错过时间就要等一年,比如老虎洞库岸整治,在国土局、规划局的大力推动下,完成了钢材市场拆迁,及时实施了水下项目,才能按时推进实施。像类似的项目一定要多专题研究。
??第二,招商引资形势堪忧。总体看,全县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不高,办法不多,多数干部认为招商引资与己无关。全县实际利用内资增速下降12.6%,比全市低28.9个百分点,增速在全市及渝东北分别排倒数第6位、第2位。项目结构极不合理,半年新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70亿元,其中房地产项目50亿元、占71.4%,农业项目6.4亿元、占9.1%,工业项目10亿元、占14.1%,商贸、旅游、金融等第三产业3.8亿元,仅占5.4%。工业和第三产业项目累计占比不足20%,这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大。
??第三,三产拉动明显乏力。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.7%,比全市低2.6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35位、渝东北地区第9位,严重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。餐饮娱乐、仓储运输、居民服务等行业下滑趋势虽有所放缓,但经营仍不景气,营利性服务行业增加值下降3.9%、税收下降11.6%,拉动GDP下降0.2个百分点,会后,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真研究。受全国大环境影响,房地产市场增长放缓,商品房竣工面积下降10.2%、销售面积下降12.6%、销售额下降17.8%,其主要原因在于去年“两违”建筑打包上报,提高了销售量,随着今年投放量的增加,房地产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