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张学锋
云阳地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,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、正当其时。云阳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扎实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,紧扣“山水之城·美丽之地”的目标定位和“行千里·致广大”的价值定位,突出“景区景点、全域全季”,打好三龙、梯城、乡村三张牌,厚植“一江碧水、两岸青山”生态优势,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,全力打造云阳旅游业发展升级版,彰显美丽风韵,构建诗意空间。
打好“三龙牌”,呵护山水“颜值”,提升人文“气质”。把准“保护”与“开发”的着力点、平衡点、契合点,因地制宜开发打造实现“锦上添花”。树立大旅游发展格局,整体谋划,丰富生态和人文内涵,以龙缸为核心,以县城为中心,以精品景点建设为支撑,以最美乡村大道为纽带,推动旅游业由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。持续做靓“1个5A两个4A”,“天下龙缸”“千年张飞庙”“三峡梯城”三张名片,倾力打造龙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盘龙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区、世界侏罗纪恐龙公园“三龙”名片。依托龙缸景区天坑、溶洞、峡谷、湖泊、草场、森林等独特的景观元素,突出雄、奇、险、峻、秀等气质神韵,增强配套设施建设,丰富低空飞行、水上游乐等新奇旅游业态,把龙缸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保护性开发世界级恐龙化石群,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型恐龙旅游产业园。把盘龙打造成休闲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。按照世界景区标准,提档升级世界第一悬挑玻璃廊桥、绝壁栈道、玻璃滑道等精品景点。深挖龙文化、盐文化、移民文化、三国文化,加大文创打造力度,深挖张飞庙、三峡文物园、彭氏宗祠、磐石城等历史人文景点内涵。
打好“梯城牌”,建设旅游靓城,讲好云阳故事。坚持“把城区当景区打造、按客厅管理”,依托现有山水脉络,把旅游概念融入城市建设,将旅游元素融入城市文化。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市第一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%以上。依托不可复制的梯城优势,围绕世界城市中央最长人字梯,丰富打造石梯内涵,融入新城建设历程和移民文化,讲述好云阳故事。推动“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”,高标准建设33公里环湖绿道,打造月光草坪、阳光沙滩、水上花园、宇宙星空等“珠串相连”的景观节点。增添旅游元素,实施城市夜景工程,布局全城灯光秀,打造“山城水城不夜城”。多层次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,完善城市功能,建设“公交+慢行”体系,打造独具园林绿化特色的城市漫步系统。实现城区“10分钟进公园,5分钟观景点”,打造50平方公里、50万人口、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城。
打好“乡村牌”,实现城乡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,推进农村基础设施“五大件”建设,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连片综合整治,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树立“文明卫生、优生优育、理性消费、邻里和谐、崇尚科学、尽孝尽责、自力更生、勤劳致富”等“八大理念”,提升农民素质。探索构建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。鼓励农民创业就业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以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为突破口,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助推乡村振兴。建设“一带七园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,打造以长江农耕文化为主题,集山水田园观光、民俗文化风情体验、特色农业体验于一体的“最美乡村大道”。注重全季节体验,“升值”乡村“慢生活”,打造14个乡村旅游品牌节会,41种“天生云阳”农特产品,让云阳旅游一年四季都是旺季。培育汽车露营基地、农耕故土园、花千谷、枣康源等乡村旅游景点。创新“企业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带动农民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,提供旅游接待服务,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参与到旅游全产业链中,实现增收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