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孟全学书,不是从童子练起,初中才走上学书之路,算得是“半路出家”。小学时代,最令他厌恶的就是练字,他与书法的关系,好比十二生肖中的马和牛——“从来白马怕青牛”。然而,在遭受文学编辑和漂亮女教师的连续打击之后,“马儿”终于爱上了“牛”,爱得深沉,爱得义无反顾。正是后来对书法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追求,黄孟全这匹曾经的“驽马”,终于蜕变成一匹“良驹”,书写了别样的人生。

书法启蒙 逼上“梁山”

黄孟全出生于云阳县耀灵镇。小时候,他对练字似乎天生敌视,那些汉字仿佛就是他的仇人,一到写作业,真个似仇人相见分外眼红,其字状如蟹爪,令他自己都觉恶心。尽管如此,他那颗坚硬的心犹不知悔,甘愿与丑为伍。父亲身为乡干部,甚觉脸上无光,亲自到县城买了一大摞字帖,让他好生练习。他却跟父亲打起了“太极”——父亲在旁,就照猫画虎描上几字;父亲一走,便原形毕露,我行我素。

小学五年级临放农忙假时,老师布置假期作业,要求写六遍生字。这对黄孟全来说,无异于遭受迫害。情急之下,他脑洞大开,到父亲的书桌里翻出三张复写纸垫在稿子下面,只抄写了两遍,就完成了六遍生字的任务。他自以为得计,暗自嘲笑那些老老实实写作业的同学。开学之后,作业交上去,老师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大大的“洋叉”,打回来罚他重抄二十遍。父亲的气愤,可想而知!把他打得屁股开花,嚎叫不已。

遗憾的是,如此严厉的家法处置,并未使他端正思想,悔悟前非。他对父亲的“黄荆棍”早已产生了免疫力,直到上中学的时候,依然是“外甥打灯笼”。而最终让他幡然省悟、痛改前非的,却是一封退稿信和数学老师的一句话。

他热爱文学,写了大量文章。但令人沮丧的是,每每投稿都如泥牛入海,使他百思不得其解。某天,他突然收到一封编辑来信,不禁欣喜若狂,手舞足蹈;然而打开一看,顿时如霜打的茄子,蔫了!原来这是一封退稿信,上面只有八个字:字迹潦草,无法辨认!

这八个字,犹如寒冬里的一瓢冷水,泼了他一激灵,使他清醒不少。接着,数学老师又加了一瓢水,彻底泼醒了他。数学老师有个习惯,每天上课都要叫一个学生帮她把题抄写在黑板上。这天,黄孟全举手,表示愿帮老师做这件事。老师用她那对漂亮的眼睛剜了他一眼,冷冷地说:“你那几个鸡扒似的字还是算了吧!”

这堂课,他算是白上了,脑子里反复响着那句冷冰冰、硬邦邦的话。他觉得这份羞辱,远胜于“黄荆棍”对屁股的伤害,令他无法向自己交待。“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”鲁迅先生这句经典语录适时地冒了上来,让他热血沸腾。他暗自发誓,要练出一手漂亮的字,让数学老师看看,让报刊编辑看看,让父亲大人看看。

当天放学后,他把父亲给他买的那些尘封已久的字帖全翻出来,挑出一本比较顺眼的硬笔字帖开始临摹。自此之后,他白天练,晚上练,课间休息练,做完作业练,连走路的时候也没闲着——不断用手指比划。炎炎夏日,他赤裸上身练到深夜。凛凛寒冬,手指冻破,就用一块狗皮包住继续练。爷爷奶奶看着心疼,不让他再练,他仍咬牙噙泪坚持着。在很长一个时期,练习书法成了他生活的全部。

山外有山 知耻而勇

黄孟全获过若干次奖,但大都已模糊,唯有第一次获奖记忆犹新。那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,他听说共青团云阳县龙角区委员会要举办一个书法比赛,不禁跃跃欲试,想检验一下自己的习书效果。他到书店买来书画纸,裁成几十张作业本大小的纸,然后取一张裁好的画上格子,用钢笔写了一幅楷书作品。写好一看,甚不满意,又画格子重写,如此反复了十几遍。最终没有一张令他满意的,总感觉拿不出手,不得已挑了一张自己相对认可的字交了上去。

他惶恐地等待着比赛结果,不敢抱获奖的希望,只是好歹知道了结果心里才踏实。过了几天,比赛结果出来了,他获得少年组二等奖。这个消息令他心里如春潮涌动,泪珠油然翻上眼角。他摩挲着获奖证书,翻来覆去看了若干遍。这张证书,洗刷了他心头的耻辱,证实他再也不是那个与丑为伍、自甘落后的顽皮孩子了。他想起父亲的“黄荆棍”、编辑的退稿信和老师的冷眼,不觉倍感温暖,心怀感激——正是这些改变了他,并将继续改变着他。

牛刀初试,黄孟全信心大增,往后更加勤奋用功,鸡鸣即起,苦练不辍。他没有辜负书法,书法最终也没有辜负他。中学毕业时,他成了全县学生中唯一的省级硬笔书协会员,同时也考入一所比较理想的学校,这成为他整个中学时代最引以为傲的事。

大学毕业后,他因为文学上的成绩和书法上的光环,幸运而顺利地分配到县里某乡党政办公室工作,虽说较偏远,但也足以令他的同学们羡慕了。此时的他,由于涉世未深,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,不免有些飘飘然:走路头颅高昂,说话声音响亮,对写字更是有一种谁与争锋的自负。可他哪承想,他的狂傲自负,使他在一个领导面前颜面尽失,愧悔无地。

一次,机关召开会议,需要写会标。当时乡镇没有电脑,也没有广告制作公司,写会标、标语等均为人工书写。职责所在,这事自然就落在黄孟全身上。他拿惯了钢笔,却从未摸过排笔,不免心里“突突的”,但“书法家”的光环又使他不能退却,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。

不出所料,他写出来的字七歪八倒,一个个如醉酒的汉子。这样的标语挂出去,定会教人笑掉大牙。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他只得从头再来,写了一遍又一遍,写废了的纸堆起一大摞。正在他一筹莫展、心急如焚之时,分管科教文卫的刘副乡长经过,看到这场景,主动对他说:“小黄,我来帮你试试。”黄孟全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暗想:“平常都没见他写过字,他能行吗?”当他的思绪还在疑问中徘徊时,刘副乡长早已提笔在手,唰唰几下就写好了。

一行字,横平竖直,如列队的士兵整齐地排列着,教黄孟全顿觉无地自容,脸上的红晕直漫过脖子根,恨不能有个地洞钻进去。此时,他才真正领教了什么是“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”,也明白了什么是低调、谦恭。刘副乡长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之课,从此,他将触角收藏,潜心研习书法艺术。在后来一段时期,他频频在全国及省市级书法大赛中获奖。

商海打拼 返乡课徒

一个有想法的人,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。黄孟全虽然工作不错,却不甘于平淡、庸碌地过一生,他不喜欢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,很想出去闯荡一番,尽管前路未卜。2002年,他不顾家人坚决反对,毅然辞职南下,逃离了这个令他厌倦的“舒适圈”。

因善书会文,以及在机关工作时学到的沉稳,黄孟全很快赢得老板的器重,工作干得风生水起、游刃有余,不久就直升到行政副总经理。然而,正当他踌躇满志、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时,却遭遇了一场车祸,无奈只好辞职回家。卧床半年,伤愈后,他拿出积蓄与朋友合伙做生意,不想所托非人,生意一败涂地,投入的几十万元血本无归。他愧悔难当,无颜见父老乡亲,便只身“逃”到新疆,想躲在一个只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地方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。

在北屯市,黄孟全进入了兵团第十师某团电视台,扛起摄像机,干起了他喜欢的记者行当,不久又因其专长被调到团党委办公室。

在此期间,他对书法的认识更加深刻、更加透彻,也更加用功练习,他的书法作品频频获奖。在兵团举办的一次书法大赛上,兵团办公厅给他颁奖时,有这样一段颁奖词:您的一笔一画,如同丝绸新路,把艺术的光芒延伸到兵团千家万户;您的一点一墨,犹如天山雪水,用文化的养分滋润着军垦战士的心扉……这段颁奖词,令他心潮澎湃,顿生“人生虽无常,书法不可负”之感。在那段时间,他对人生也有了全新的认识。当他认为已经一无所有的时候,在那里竟然发现自己还能写字、写文章。“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,就还可以生活。”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这句话撞击着他的心扉,让他心有戚戚,热泪盈眶。他恍然明白,世上的事,除了生死,都是小事。“只要生命还握在手中,人生就没有绝望。”他对自己说,“对于一生来说,一时的成败得失不过是来了一场小感冒。”

在外打拼那些年,他认为自己如同一个无根的浮萍:从西部山城到东部平原,从江南水乡到北疆大漠……东漂西泊,南行北往。漂泊的途中,他不得已放弃了很多东西,但是书法却一直伴随着他。他说,书法始终是他唯一的知己,在他成功时鞭策他,失意时鼓励他,烦躁时抚慰他,孤寂时陪伴他。

2015年,黄孟全以无比自信的姿态回到了故乡,在云阳县城一所学校任专职书法教师。他所教授的学生多次在地方及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;多年的苦练与磨砺,也让他从一个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无名小子,成长为中国硬笔书坛的“百杰”“百强”,数次担任过全国硬笔赛事的评委,也出版了相关书法字帖,作品流往加拿大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。教学之余,他埋首于墨海砚田,潜心研习,同时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追求。在他看来,书法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,无不需要文学来滋养。因此,他在文学的园地中同样是笔耕不辍,先后有百余件散文、诗歌等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。

软硬兼修 并驾齐驱

黄孟全习书,自晋楷起步,渐至行草,涉猎诸体,尤在宋元明诸家法帖上用功。他以硬笔立名,兼修软笔,其软笔书法也多次在各种书法大赛中获奖。

对于其书法风格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阮斌指出:书法中“形”与“神”的统一,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;书道的本质,乃是客观事物物理之美,是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体现。他认为,黄孟全的书法作品,正是体现出这样一种表达情感而又富于变化、具有整体美的法则。他的作品和谐、优美,有趣味、有古韵。其行草,笔法、结构和章法皆入格;其小楷古拙,师法钟繇及二王,并参诸家。

黄孟全作品中所显示的那种不激不厉、隽秀清雅的格调,备受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、中书协会员朱玉华称赏。他认为,这种风格以二王为基底,参以米芾的行书和王铎的行草,用笔细腻、映带自然,于朴素自然中透着灵动;在章法的处理上亦动静结合,虚实相生。作品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质朴入古,张弛有度,蕴籍风流。

如今,书法已成为黄孟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其心与先哲共鸣,其魂与时贤神交,耕耘不辍,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近。“是家乡的大山滋养了我的灵性,是家乡的小河寄寓了我的逸情,是深厚的云阳文化像乳汁一样哺育了我。”他说,书法是一种寂寞的艺术,习字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,然而,书之妙道,其乐无穷。他宁愿沉潜其中,享受快乐,表达性情。他借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说:“‘人生无非有两种方式,要么腐烂,要么去燃烧。’我愿意与书法一起燃烧,换来我身心的涅槃。”

(记者 李旭忠)

【人物介绍】

黄孟全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,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副主任,云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重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,《语文报·书法版》学术委员,云阳县作家协会秘书长,云阳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。曾获得“青春杯”全国书法精品展特等奖、第四届“希望杯”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一等奖、万人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大赛一等奖等四十余次奖项,以及“中国硬笔书坛百杰”“中国钢笔书法之星”“中国硬笔书法百强”等称号。先后担任“文凤堂杯”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、第一和第二届“笔墨先锋杯”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。

?

Copyright © 2008-2016  57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 版权所有  主办:云阳县委宣传部  承办:云阳报社